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精品在线中文日韩欧美,MIYA168.MON,暖暖日本社区免费观看

歡迎來到廣東TFT屏幕廠家官方網站!
contact us

聯系我們

廣東TFT屏幕廠家 > 新聞資訊 > TFT液晶顯示屏極性變換方式

TFT液晶顯示屏極性變換方式

編輯 :

廣東TFT屏幕

時間 : 2022-04-25 10:53 瀏覽量 : 33

  TFT-LCD液晶顯示屏是薄膜晶體管型液晶顯示屏,也就是“真彩”(TFT)。TFT液晶為每個像素都設有一個半導體開關,每個像素都可以通過點脈沖 直接控制,因而每個節點都相對獨立,并可以連續控制,不僅提高了顯示屏的反應速度,同時可以精確控制顯示色階,所以TFT液晶的色彩更真。TFT液晶顯示屏的特點是亮度好、對比度高、層次感強、顏色鮮艷,但也存在著比較耗電和成本較高的不足。

  TFT(Thin Film Transistor)即薄膜場效應晶體管,屬于有源矩陣液晶顯示器中的一種。它可以“主動地”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像素進行控制,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反應 時間。一般TFT的反應時間比較快,約80毫秒,而且可視角度大,一般可達到130度左右。

  TFT液晶屏極性變換方式:

  液晶分子的驅動電壓不能固定在某一個值不變,否則,時間久了,液晶分子會發生極化現象,從而逐漸失去旋光特性。因此,為了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 遭到破壞,液晶分子的驅動電壓必須進行極性變換,這就需要將液晶顯示屏內的顯示電壓分成兩種極性,一個是正極性,另一個是負極性。當顯示電極的電壓高于 common(公共電極)電極電壓時,就稱為正極性;當顯示電極的電壓低于common電極電壓時,就稱為負極性。不管是正極性或負極性,都會有一組相同 亮度的灰階,所以當上下兩層玻璃的壓差絕對值是固定時,所表現出來的灰階是一模一樣的。不過這兩種情況下,液晶分子的轉向卻完全相反,也就可以避免上述當 液晶分子轉向一直固定在一個方向時所造成的特性破壞。常見的極性變換方式有四種,即逐幀倒相方式、逐行倒相方式、逐列倒相方式和逐點倒相方式。

  對于逐幀倒相方式,在同一幀中,整個畫面所有相鄰的點都擁有相同的極性,而相鄰的幀極性則不同;對于逐行倒相方式,在同一行上擁有相同的極 性,而相臨的行極性不同;對于逐列倒相方式,在同一列上擁有相同的極性,而相鄰的列極性不同;對于逐點倒相方式,則是每個點與自己相鄰的上、下、左、右四 個點,極性都是不一樣。

  目前常見的個人計算機液晶顯示屏,所使用的面板極性變換方式,大部分都是逐點變換方式,為什么呢?原因是逐點倒相的顯示品質相對于其他的變換方式要好得多。表列出了逐幀倒相、逐行倒相、逐列倒相和逐點倒相四種極性變換方式的性能比較。

  所謂Flicker現象,就是畫面會有閃爍的感覺,但并不是特意做出的視覺效果,而是因為顯示的畫面灰階在每次更新畫面時會有些微小的變動,讓人眼感受到 畫面在閃爍。使用逐幀倒相的極性變換方式最容易發生這種情況。因為逐幀倒相的整個畫面都是同一極性,當這次畫面是正極性時,下次就都變成了負極性,假若 common電壓有一點誤差,這時正、負極性的同一灰階電壓便會有差別,當然灰階的感覺也就不一樣,如圖2所示。在不停切換畫面的情況下,由于正、負極性 畫面交替出現,就會出現Flicker現象。而其他面板的極性變換方式,雖然也會有此Flicker的現象,但由于不像逐幀倒相是同時整個畫面一起變換極 性,只有一行或一列,甚至于是一個點變化極性而已,以人眼的感覺來說,就會覺得不明顯。

  所謂Crosstalk現象,指的是相鄰的點之間,要顯示的資料會影響到對方,以至于顯示的畫面會有不正確的狀況。雖然Ctosstalk現象的成因有很多種,只要相鄰點的極性不一樣,便可以減少此現象的發生。

  TFT液晶顯示屏工作原理:

  TFT是如何工作的 TFT就是“Thin Film Transistor”的簡稱,一般代指薄膜液晶顯示器,而實際上指的是薄膜晶體管(矩陣)—— 可以“主動的”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象素進行控制,這也就是所謂的主動矩陣TFT(active matrix TFT)的來歷。那么圖象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基本原理很簡單:顯示屏由許多可以發出任意顏色的光線的象素組成,只要控制各個象素顯示相應的顏色就能達到 目的了。在TFTLCD中一般采用背光技術,為了能精確地控制每一個象素的顏色和亮度就需要在每一個象素之后安裝一個類似百葉窗的開關,當“百葉窗”打開 時光線可以透過來,而“百葉窗”關上后光線就無法透過來。當然,在技術上實際上實現起來就不像剛才說的那么簡單。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就是利用了液晶的特性(當加熱時為液態,冷卻時就結晶為固態),一般液晶有三種形態:

  類似粘土的層列(Smectic)液晶

  類似細火柴棒的絲狀(Nematic)液晶

  類似膽固醇狀的(Cholestic)液晶

  液晶顯示器使用的是絲狀,當外界環境變化它的分子結構也會變化,從而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就能夠達到讓光線通過或者阻擋光線的目的——也就是剛才比方的百葉窗。

  大家知道三原色,所以構成顯示屏上的每個象素需上面介紹的三個類似的基本組件來構成,分別控制紅、綠、藍三種顏色。

  目前使用的最普遍的是扭曲向列TFT液晶顯示器(Twisted Nematic TFT LCD),下圖就是解釋的此類TFT顯示器的工作原理?,F存的技術差別很大,我們將會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詳細介紹。

  在上、下兩層上都有溝槽,其中上層的溝槽是縱向排列,而下層是橫向排列的。而下層是橫向排列的。當不加電壓液晶處于自然狀態,從發光圖2a扭曲向列TFT顯示器工作原理圖示意圖層發散過來的光線通過夾層之后,會發生90度的扭曲,從而能在下層順利透過。

  當兩層之間加上電壓之后,就會生成一個電場,這時液晶都會垂直排列,所以光線不會發生扭轉——結果就是光線無法通過下層。

  TF:

  彩色濾光鏡依據顏色分為紅、綠、藍三種,依次排列在玻璃基板上組成一組(dot pitch)對應一個象素每一個單色濾光鏡稱之為子象素(sub-pixel)。也就是說,如果一個TFT顯示器最大支持1280×1024分辨率的話, 那么至少需要1280×3×1024個子象素和晶體管。對于一個15英寸的TFT顯示器(1024×768)那么一個象素大約是0.0188英寸(相當于 0.30mm),對于18.1英寸的TFT顯示器而言(1280×1024),就是0.011英寸(相當于0.28mm)大家知道,象素對于顯示器是有決 定意義的,每個象素越小顯示器可能達到的最大分辨率就會越大。不過由于晶體管物理特性的限制,目前TFT每個象素的大小基本就是0.0117英寸 (0.297mm),所以對于15英寸的顯示器來說,分辨率最大只有1280×1024。

  TFT液晶屏極性變換方式:

  液晶分子的驅動電壓不能固定在某一個值不變,否則,時間久了,液晶分子會發生極化現象,從而逐漸失去旋光特性。因此,為了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 遭到破壞,液晶分子的驅動電壓必須進行極性變換,這就需要將液晶顯示屏內的顯示電壓分成兩種極性,一個是正極性,另一個是負極性。當顯示電極的電壓高于 common(公共電極)電極電壓時,就稱為正極性;當顯示電極的電壓低于common電極電壓時,就稱為負極性。不管是正極性或負極性,都會有一組相同 亮度的灰階,所以當上下兩層玻璃的壓差絕對值是固定時,所表現出來的灰階是一模一樣的。不過這兩種情況下,液晶分子的轉向卻完全相反,也就可以避免上述當 液晶分子轉向一直固定在一個方向時所造成的特性破壞。常見的極性變換方式有四種,即逐幀倒相方式、逐行倒相方式、逐列倒相方式和逐點倒相方式。

  對于逐幀倒相方式,在同一幀中,整個畫面所有相鄰的點都擁有相同的極性,而相鄰的幀極性則不同;對于逐行倒相方式,在同一行上擁有相同的極 性,而相臨的行極性不同;對于逐列倒相方式,在同一列上擁有相同的極性,而相鄰的列極性不同;對于逐點倒相方式,則是每個點與自己相鄰的上、下、左、右四 個點,極性都是不一樣。

  目前常見的個人計算機液晶顯示屏,所使用的面板極性變換方式,大部分都是逐點變換方式,為什么呢?原因是逐點倒相的顯示品質相對于其他的變換方式要好得多。表列出了逐幀倒相、逐行倒相、逐列倒相和逐點倒相四種極性變換方式的性能比較。

  所謂Flicker現象,就是畫面會有閃爍的感覺,但并不是特意做出的視覺效果,而是因為顯示的畫面灰階在每次更新畫面時會有些微小的變動,讓人眼感受到 畫面在閃爍。使用逐幀倒相的極性變換方式最容易發生這種情況。因為逐幀倒相的整個畫面都是同一極性,當這次畫面是正極性時,下次就都變成了負極性,假若 common電壓有一點誤差,這時正、負極性的同一灰階電壓便會有差別,當然灰階的感覺也就不一樣,如圖2所示。在不停切換畫面的情況下,由于正、負極性 畫面交替出現,就會出現Flicker現象。而其他面板的極性變換方式,雖然也會有此Flicker的現象,但由于不像逐幀倒相是同時整個畫面一起變換極 性,只有一行或一列,甚至于是一個點變化極性而已,以人眼的感覺來說,就會覺得不明顯。

  所謂Crosstalk現象,指的是相鄰的點之間,要顯示的資料會影響到對方,以至于顯示的畫面會有不正確的狀況。雖然Ctosstalk現象的成因有很多種,只要相鄰點的極性不一樣,便可以減少此現象的發生。


熱門推薦:

cache
Processed in 0.011612 Second.